據四川省人社廳官網信息,四川省人社廳等多部門聯合發布了《四川省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方案(2025-2027年)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。該方案旨在響應國家及省級關于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的決策,推動職業技能培訓高質量發展,為四川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堅實的技能人才支撐。
總體目標:三年內培訓超150萬人次
《方案》緊密圍繞勞動者高質量充分就業及四川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需求,堅持市場有效與政府有為相結合的原則,統籌各方資源,聚焦高精尖產業、急需行業及就業重點群體,實施分行業、分群體的職業技能提升培訓,旨在促進勞動者技能提升、就業、增收及樂業。計劃在三年內,全省統籌開展市場化和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50萬人次以上。至2027年底,實現技能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的高度匹配,技能培訓生態更加健康多元,技能價值實現路徑更加暢通。
分行業領域培訓:前沿與傳統并重
前沿領域精準培訓:
-
先進制造業:聚焦智能裝備制造、航空航天等前沿領域,每年培訓不少于5萬人次,并將培訓指標納入重點企業評價體系。
-
數字經濟:圍繞大數據、具身智能等,每年開展數字技能類培訓1萬人次。
-
低空經濟:結合戰略定位及重點產業集群需求,每年培訓0.5萬人次以上。
傳統產業轉型升級:
-
交通運輸:涵蓋公路、水運等傳統及新興領域,每年培訓3萬人次。
-
農業農村:聚焦鄉村人才振興,實施多項培育計劃,每年培訓2萬人次,并開展“一村六員一主播”培訓,每年6000人次。
-
生活服務業:面向家政等人員,每年培訓7萬人次,鼓勵圍繞消費熱點開展培訓,每年2萬人次。
民生領域重點保障:
-
養老托育:服務“一老一小”需求,每年培訓1.3萬人次。
-
建筑施工及物業管理:聚焦建筑全產業鏈條,每年培訓2萬人次。
-
文旅行業:圍繞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,每年培訓4萬人次。
-
安全應急:確保高危行業企業從業人員安全技能培訓覆蓋率達100%,每年培訓5萬人次以上。
重點群體培訓:分類施策促就業
企業職工穩定隊伍:
-
支持企業通過在崗、轉崗培訓穩定職工隊伍,每年培訓不少于1萬人次。
-
對失業職工提供職業指導等服務,各級工會每年培訓產業工人2萬人次以上。
青年群體提升能力:
-
實施百萬青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,支持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自主參加技能培訓,每年培訓不少于1萬人次。
-
深化校企合作,推行多種培養培訓模式。
農民工等群體分類培訓:
-
以農村轉移勞動力等為重點,每年培訓不少于9萬人次。
-
實施以工代賑項目時做好務工人員技能培訓。
-
每年開展退役軍人適應性培訓和技能培訓不少于1萬人次,組織殘疾人參加技能培訓每年1萬人次,加強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勞動力培訓每年8000人次。
實施技能強基工程:提升培訓效能
強化企業主體地位:
-
支持企業健全職工培訓制度,創建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企業實訓基地。
-
鼓勵龍頭企業打造跨企業培訓中心,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。
增強職業院校效能:
-
鼓勵職業院校面向社會開展培訓,所得收入可提取資金作為績效工資來源。
-
支持技工院校發揮主力軍作用,力爭到2027年底年培訓規模達到在校生規模的1.5倍。
-
支持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等。
激發社會機構活力:
-
定期開展民辦職業培訓機構評估,進行分類分級管理。
-
支持其開展高質量和“短平快”式培訓項目,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。
推進平臺載體建設:
-
支持各地建設技能人才培訓平臺載體,到2027年底新建省級及以上平臺40個,發揮平臺引領示范作用。
優化資源要素供給:
-
建設師資培訓中心,開發新職業培訓教材,推進培訓課程數字化建設,推行“我要培訓”一件事。
完善產教評融合路徑:健全激勵機制
建立供需對接機制:
-
依托相關機構常態化開展“產訓”供需對接活動,各市(州)制定職業技能培訓需求指導目錄并定期發布。
分層分類實施培訓:
-
推行“崗位需求+技能培訓+技能評價+就業服務”四位一體項目化培訓模式,探索創新多種培訓方式,鼓勵勞務輸出地與輸入地合作。
規范培訓評價工作:
-
擇優確定培訓機構,完善承訓機構進入退出規則,優化技能評價機構和職業(工種)布局。
健全補貼激勵機制:
-
建立培訓質效評估體系,實施差異化培訓補貼政策,將培訓成效作為考量因素。
-
完善技能導向的使用激勵機制,推行“新八級工”制度,評選首席技師和特級技師,完善薪酬分配制度。
健全組織保障體系:確保方案落實
形成工作合力:
-
按照“人社財政牽頭、部門協同、上下聯動、社會參與”原則,建立健全協調機制,各部門積極履行職責。
加強培訓資金保障:
-
統籌用好各類資金支持培訓,指導企業按規定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,確保60%以上用于一線職工教育培訓。
強化資金監管:
-
壓實相關部門主體責任,確保培訓資金規范安全,對違規違法行為依法查處。
加強統籌調度:
-
各有關部門加強數據統計,各地完善協調機制,對工作進展慢、效果不明顯的地區及時督促提醒。
營造良好氛圍:
-
加大宣傳力度,提高公眾知曉度和參與度,打造一批職業技能培訓品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