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1-13 14:45:57|已瀏覽:16次
今年,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傳來喜訊,15名優秀學子在全國研究生考試中脫穎而出,陸續收到西南大學、深圳大學、石河子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,錄取人數相較于2024年增長了35.4%。這一成果不僅是學校在推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深度融合、拓寬學生成長路徑方面取得的實質性突破,更是國家政策引導、培養模式創新、育人機制優化等多方面協同共進的結果。
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的先鋒省份,山東在職業教育發展上持續發力。大力推進“3 + 2”“3 + 4”長學制貫通培養模式,深化職教高考改革,還支持部分本科院校開展“職本碩”銜接試點工作,為職業院校學生搭建起升學深造的階梯。
全國各地遵循“循序漸進、試點先行”的原則,積極探索以職業本科為樞紐的多元貫通路徑。一些辦學實力雄厚、改革力度較大的職業院校,率先嘗試“3 + 4”(中職3年 + 職業本科4年)、“3 + 2 + 2”(中職3年 + 高職2年 + 職業本科2年)、“4 + 3”(職業本科4年 + 職業教育碩士3年)等一體化培養模式,逐步構建起從中職到研究生的完整成長體系,打破學生學歷提升的瓶頸,拓寬了學生的成長空間。
海南省也積極行動,明確提出擴大中高職、高職本科、中職本科貫通招生規模,并探索職業本科學校與應用型本科高校聯合培養專業碩士,推動職業教育向研究生層次延伸。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作為全國首批公辦職業本科試點高校,積極對接應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體系,通過開設職普融通實驗班、開展銜接培養、實現資源共享等舉措,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職普融通模式,并成功獲批碩士學位授予點。
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立足區域發展需求和學生成長實際,突出“商工融合”的辦學特色,系統規劃、協同推進,打出了一套以研究為導向、貫通培養為基礎、課程融通為關鍵、協同育人為保障的“組合拳”,切實提升了職普融通的育人成效,助力學生實現技能成才、學歷提升與終身發展的有機統一。
學校高度重視理論研究對實踐的指導作用,精準把握國家關于教育強國建設和現代職教體系改革的最新要求,將職普融通研究納入學校“十五五”發展規劃。圍繞發展體系、機制、策略等關鍵問題設立專項課題,聚焦“職業院校學生升學路徑”“職教高考改革”等方向開展深入研究,為制度設計和模式探索提供有力支撐。
學校通過企業走訪、專家研討、問卷調查等方式,深入調研產業需求和學生特點,扎實推進長學制貫通培養模式改革。一方面,在大數據技術、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等重點專業實施“3 + 2”中高職貫通培養(3年中職 + 2年高職)、“3 + 2”專本銜接培養(3年高職 + 2年職業本科/應用型本科),實現人才培養的系統規劃和分段實施;另一方面,根據產業發展新趨勢和崗位能力新要求,動態調整貫通培養目標,重構人才培養方案,明確各階段的教學標準、課程銜接和能力遞進關系,構建起縱向貫通、層層遞進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。
圍繞貫通培養的核心環節,學校聯合中職和本科學校,遵循“標準統一、內容銜接、能力遞進”的原則,共同開發模塊化課程體系,避免知識重復或斷層。在信息技術、智能制造等領域,已建成覆蓋中高職至本科的系列化課程群。依托線上資源共享平臺,推動精品在線課程、虛擬仿真實訓資源共建共享,實現“線上 + 線下”融合教學。同時,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,建立普通本科學校、企業、職業學校教師互派機制,促進不同層次院校教學理念與方法的深度融合,提升教師團隊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。
針對部分本科院校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問題,學校堅持“以服務促合作、以特色謀融合”,依托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,一方面,與魯商集團、浪潮集團等龍頭企業共建高水平實訓基地和產業學院,打造辦學特色與品牌優勢;另一方面,建立虛擬教研室,探索“資源共享、試點先行、聯合科研、成果共育”的合作模式,通過與普通本科學校、龍頭企業共建教學標準、共擔科研項目等方式,降低合作成本、提升合作效能,為企業培養實用型、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。
學校將圍繞建設技能型高校的目標,以服務現代產業需求為導向,深化產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持續推進職普融通。以產教融合的高質量和辦學能力的高水平為主線,加快推進專業、課程、教材、教師、實習實訓等關鍵要素改革,充分發揮技能型高校在構建縱向貫通、橫向融通的現代教育體系中的關鍵作用,為學生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,為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
明確普通高考和職教高考在職業本科、專業碩士、專業博士入學方面具有同等地位。緊密結合產業需求,優化職教高考的內容和形式,逐步推動職業技能成果在升學選拔中得到合理認定。探索實施拔尖技能人才計劃,為在技能比賽中成績優異但理論基礎稍弱的學生開設預科班,暢通職業本科與專業碩士的升學通道。
學校將盡快聯合普通本科學校開展“職本碩”貫通培養試點,滿足區域產業發展需求。創新“3 + 2 + 2”專本碩聯合培養模式,聯合企業開展“3 + 1 + 1 + 2”專本企碩聯合培養、“4 + 2”本碩連讀聯合培養模式,豐富學習成果認定形式,鼓勵學生獲取雙學位。
順應勞動力市場變化,建立職業院校與普通高校之間的學生交換機制。利用數字技術優勢,實現學生跨校、跨專業大類共享實訓資源和教師資源,促進不同教育類型學生的流動與經歷互認,實現職業本科與普通本科、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之間的學分互認、學制互通。
緊密貼合企業崗位需求,推動高職學校與普通本科學校相互開放課程資源,實現公共基礎課程、專業技能課程互選,促進課程內容與技能深度融合,滿足產業轉型升級對復合型、創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。
(作者系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,本文為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支持課題“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研究”階段性成果)